SUNCAN 原生 PCIe CAN FD 提升效率的最快路徑

 

1. 前言

隨著 CAN FD 需求快速成長,市面上已提供多種 CAN FD PCIe 擴充卡。雖然 CAN FD 規範宣稱最大資料傳輸速率可達 8 Mbps,但不同品牌的擴充卡實際效能差異顯著,主要來自軟硬體架構差異。本文將撇開軟體因素,說明為什麼 SUNCAN 的硬體架構—原生 PCIe CAN FD,是最有效率的設計。

2. 市場上常見的兩種架構

1) MCU 為核心的 PCIe CAN-FD

系統架構如下圖所示:資料從主機端出發,先透過 PCIe-to-USB 主控制器到 MCU,再由 MCU 封裝成 CAN FD 封包,送至 CAN FD 控制器。

2) 外部控制器 PCIe CAN-FD

系統架構如下圖所示:資料從主機端出發,先由 PCIe 控制器處理,再透過 SPI 傳輸至外部 CAN FD 控制器。

3. SUNCAN – 原生 PCIe CAN FD

SUNIX SUNCAN 採用與架構 2 類似的方式,但專利的 SUNIX CAN FD 控制器省略了額外的 SPI 層。資料由 PCIe 控制器處理後,直接送到 SUNIX CAN FD 控制器,大幅降低延遲。系統架構如下:

4. 結論

從前面三種架構圖可以看到,SUNCAN 的設計顯著降低了封包延遲,縮短資料傳輸路徑,是最有效率的設計之一。以下表格更清楚呈現比較結果:

原生 PCIe CAN-FD
端到端延遲:最低(視驅動與中斷而定)
CPU/驅動負載:最低,若使用 DMA/MMIO/環狀緩衝區與批次處理
常見瓶頸:受 CAN FD 線速、主機中斷處理與驅動迴圈效率限制
外部控制器 PCIe CAN-FD
端到端延遲:中等(視 SPI 時脈及交易批次而定)
CPU/驅動負載:每筆 SPI 交易有命令/暫存器負載,若流量大需管理多筆交易
常見瓶頸:SPI 時脈 + 交易開銷 + CS 切換 + 單主控仲裁
MCU 為核心的 PCIe CAN-FD
端到端延遲:最高(USB 主機排程與 MCU 堆疊處理)
CPU/驅動負載:MCU 處理 CAN 封裝,主機仍需管理緩衝
常見瓶頸:USB 高速傳輸可支援多通道,但 MCU 需解析 USB 封包、重組 CAN 封包並管理周邊,增加負載與延遲

效能證據 – 吞吐量與 CPU 負載

架構 吞吐量 CPU 負載
原生 PCIe CAN FD 1.17 Mbps 28%
外部控制器 PCIe CAN FD 680 Kbps 85%
MCU 為核心 PCIe CAN FD 410 Kbps 79%

位元率: 1 Mbps | 軟體: SocketCAN | 傳輸模式: 兩通道 CAN 端對端傳輸 | 指令: cangen –g 0 –L 8


SUNCAN 原生 PCIe CAN FD 提升效率的最快路徑

 

1. 前言

隨著 CAN FD 需求快速成長,市面上已提供多種 CAN FD PCIe 擴充卡。雖然 CAN FD 規範宣稱最大資料傳輸速率可達 8 Mbps,但不同品牌的擴充卡實際效能差異顯著,主要來自軟硬體架構差異。本文將撇開軟體因素,說明為什麼 SUNCAN 的硬體架構—原生 PCIe CAN FD,是最有效率的設計。

2. 市場上常見的兩種架構

1) MCU 為核心的 PCIe CAN-FD

系統架構如下圖所示:資料從主機端出發,先透過 PCIe-to-USB 主控制器到 MCU,再由 MCU 封裝成 CAN FD 封包,送至 CAN FD 控制器。

2) 外部控制器 PCIe CAN-FD

系統架構如下圖所示:資料從主機端出發,先由 PCIe 控制器處理,再透過 SPI 傳輸至外部 CAN FD 控制器。

3. SUNCAN – 原生 PCIe CAN FD

SUNIX SUNCAN 採用與架構 2 類似的方式,但專利的 SUNIX CAN FD 控制器省略了額外的 SPI 層。資料由 PCIe 控制器處理後,直接送到 SUNIX CAN FD 控制器,大幅降低延遲。系統架構如下:

4. 結論

從前面三種架構圖可以看到,SUNCAN 的設計顯著降低了封包延遲,縮短資料傳輸路徑,是最有效率的設計之一。以下表格更清楚呈現比較結果:

原生 PCIe CAN-FD
端到端延遲:最低(視驅動與中斷而定)
CPU/驅動負載:最低,若使用 DMA/MMIO/環狀緩衝區與批次處理
常見瓶頸:受 CAN FD 線速、主機中斷處理與驅動迴圈效率限制
外部控制器 PCIe CAN-FD
端到端延遲:中等(視 SPI 時脈及交易批次而定)
CPU/驅動負載:每筆 SPI 交易有命令/暫存器負載,若流量大需管理多筆交易
常見瓶頸:SPI 時脈 + 交易開銷 + CS 切換 + 單主控仲裁
MCU 為核心的 PCIe CAN-FD
端到端延遲:最高(USB 主機排程與 MCU 堆疊處理)
CPU/驅動負載:MCU 處理 CAN 封裝,主機仍需管理緩衝
常見瓶頸:USB 高速傳輸可支援多通道,但 MCU 需解析 USB 封包、重組 CAN 封包並管理周邊,增加負載與延遲

效能證據 – 吞吐量與 CPU 負載

架構 吞吐量 CPU 負載
原生 PCIe CAN FD 1.17 Mbps 28%
外部控制器 PCIe CAN FD 680 Kbps 85%
MCU 為核心 PCIe CAN FD 410 Kbps 79%

位元率: 1 Mbps | 軟體: SocketCAN | 傳輸模式: 兩通道 CAN 端對端傳輸 | 指令: cangen –g 0 –L 8


SUNCAN 原生 PCIe CAN FD 提升效率的最快路徑

 

1. 前言

隨著 CAN FD 需求快速成長,市面上已提供多種 CAN FD PCIe 擴充卡。雖然 CAN FD 規範宣稱最大資料傳輸速率可達 8 Mbps,但不同品牌的擴充卡實際效能差異顯著,主要來自軟硬體架構差異。本文將撇開軟體因素,說明為什麼 SUNCAN 的硬體架構—原生 PCIe CAN FD,是最有效率的設計。

2. 市場上常見的兩種架構

1) MCU 為核心的 PCIe CAN-FD

系統架構如下圖所示:資料從主機端出發,先透過 PCIe-to-USB 主控制器到 MCU,再由 MCU 封裝成 CAN FD 封包,送至 CAN FD 控制器。

2) 外部控制器 PCIe CAN-FD

系統架構如下圖所示:資料從主機端出發,先由 PCIe 控制器處理,再透過 SPI 傳輸至外部 CAN FD 控制器。

3. SUNCAN – 原生 PCIe CAN FD

SUNIX SUNCAN 採用與架構 2 類似的方式,但專利的 SUNIX CAN FD 控制器省略了額外的 SPI 層。資料由 PCIe 控制器處理後,直接送到 SUNIX CAN FD 控制器,大幅降低延遲。系統架構如下:

4. 結論

從前面三種架構圖可以看到,SUNCAN 的設計顯著降低了封包延遲,縮短資料傳輸路徑,是最有效率的設計之一。以下表格更清楚呈現比較結果:

原生 PCIe CAN-FD
端到端延遲:最低(視驅動與中斷而定)
CPU/驅動負載:最低,若使用 DMA/MMIO/環狀緩衝區與批次處理
常見瓶頸:受 CAN FD 線速、主機中斷處理與驅動迴圈效率限制
外部控制器 PCIe CAN-FD
端到端延遲:中等(視 SPI 時脈及交易批次而定)
CPU/驅動負載:每筆 SPI 交易有命令/暫存器負載,若流量大需管理多筆交易
常見瓶頸:SPI 時脈 + 交易開銷 + CS 切換 + 單主控仲裁
MCU 為核心的 PCIe CAN-FD
端到端延遲:最高(USB 主機排程與 MCU 堆疊處理)
CPU/驅動負載:MCU 處理 CAN 封裝,主機仍需管理緩衝
常見瓶頸:USB 高速傳輸可支援多通道,但 MCU 需解析 USB 封包、重組 CAN 封包並管理周邊,增加負載與延遲

效能證據 – 吞吐量與 CPU 負載

架構 吞吐量 CPU 負載
原生 PCIe CAN FD 1.17 Mbps 28%
外部控制器 PCIe CAN FD 680 Kbps 85%
MCU 為核心 PCIe CAN FD 410 Kbps 79%

位元率: 1 Mbps | 軟體: SocketCAN | 傳輸模式: 兩通道 CAN 端對端傳輸 | 指令: cangen –g 0 –L 8


SUNCAN 原生 PCIe CAN FD 提升效率的最快路徑

 

1. 前言

隨著 CAN FD 需求快速成長,市面上已提供多種 CAN FD PCIe 擴充卡。雖然 CAN FD 規範宣稱最大資料傳輸速率可達 8 Mbps,但不同品牌的擴充卡實際效能差異顯著,主要來自軟硬體架構差異。本文將撇開軟體因素,說明為什麼 SUNCAN 的硬體架構—原生 PCIe CAN FD,是最有效率的設計。

2. 市場上常見的兩種架構

1) MCU 為核心的 PCIe CAN-FD

系統架構如下圖所示:資料從主機端出發,先透過 PCIe-to-USB 主控制器到 MCU,再由 MCU 封裝成 CAN FD 封包,送至 CAN FD 控制器。

2) 外部控制器 PCIe CAN-FD

系統架構如下圖所示:資料從主機端出發,先由 PCIe 控制器處理,再透過 SPI 傳輸至外部 CAN FD 控制器。

3. SUNCAN – 原生 PCIe CAN FD

SUNIX SUNCAN 採用與架構 2 類似的方式,但專利的 SUNIX CAN FD 控制器省略了額外的 SPI 層。資料由 PCIe 控制器處理後,直接送到 SUNIX CAN FD 控制器,大幅降低延遲。系統架構如下:

4. 結論

從前面三種架構圖可以看到,SUNCAN 的設計顯著降低了封包延遲,縮短資料傳輸路徑,是最有效率的設計之一。以下表格更清楚呈現比較結果:

原生 PCIe CAN-FD
端到端延遲:最低(視驅動與中斷而定)
CPU/驅動負載:最低,若使用 DMA/MMIO/環狀緩衝區與批次處理
常見瓶頸:受 CAN FD 線速、主機中斷處理與驅動迴圈效率限制
外部控制器 PCIe CAN-FD
端到端延遲:中等(視 SPI 時脈及交易批次而定)
CPU/驅動負載:每筆 SPI 交易有命令/暫存器負載,若流量大需管理多筆交易
常見瓶頸:SPI 時脈 + 交易開銷 + CS 切換 + 單主控仲裁
MCU 為核心的 PCIe CAN-FD
端到端延遲:最高(USB 主機排程與 MCU 堆疊處理)
CPU/驅動負載:MCU 處理 CAN 封裝,主機仍需管理緩衝
常見瓶頸:USB 高速傳輸可支援多通道,但 MCU 需解析 USB 封包、重組 CAN 封包並管理周邊,增加負載與延遲

效能證據 – 吞吐量與 CPU 負載

架構 吞吐量 CPU 負載
原生 PCIe CAN FD 1.17 Mbps 28%
外部控制器 PCIe CAN FD 680 Kbps 85%
MCU 為核心 PCIe CAN FD 410 Kbps 79%

位元率: 1 Mbps | 軟體: SocketCAN | 傳輸模式: 兩通道 CAN 端對端傳輸 | 指令: cangen –g 0 –L 8


返回頂部
返回頂部
返回頂部